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笔趣阁]
最快更新!最清爽!
佟彤上下左右看了看, 王员外家客店一如既往的干净整洁,窗外一如既往的静悄悄,自己的确还是在《清明上河图》里没错。
她看着对面的算命先生,小声说:“您的名讳……能再说一遍吗?”
“姓张, 草字择端——嘿嘿,无名之辈。姑娘居然知道在下名字,张某受宠若惊。姑娘找我来有何事?——别客气, 坐啊!”
佟彤呆呆地点头。
“嗯……就是想结识一下……”
不是, 这画风不对啊!张择端何时改行算命了??
希孟看她一眼,有些不解:“佟姑娘怎么了,不舒服?”
她赶紧清清嗓子, 深呼吸,平复心跳。
“没、没有……两位快用饭吧, 不然凉了。”
无名之辈张择端高高兴兴夹了个四喜丸子, 尝一尝,赞不绝口。
“方才在下猜错了。以姑娘的手艺, 绝不会屈居哪家的帮厨。难道是……”
他看了她一眼,又看了一眼希孟,掐指一算,面带微笑意味深长。
佟彤还没反应, 旁边的小帅哥不高兴了。
“别乱猜, ”他冷冰冰说, “否则我不帮你代购徽州墨了。”
张择端对这个画院小天才还是很礼让的,连忙掩口而笑:“不猜, 不猜。只是积习难改,呵呵呵。”
佟彤鼓起勇气问:“那、那张先生为什么……”
她指指桌子旁边倚着的“阴阳五行,指点迷津”,欲言又止。
张择端吸溜着打卤面,摇头晃脑笑道:“说出来不怕姑娘笑话,张某最近在构思一幅世情画,雄心壮志,想要将东京城的官民男女尽皆囊括在内。绘了几十张草稿,人物总是欠些神韵。思来想去,我觉得是因为自己不够深入生活,并未深入了解那些小人物的方方面面,闭门造车,思而不学,怎能画得贴切?
“于是在下想了这么个捷径,每日沿街算命,云游于东京城内郊外,只消拿出耐心和好脾气,便能让旁人对我言无不尽。他们的出身、现状、志向、愿景、烦心事、讨厌的人……我想知道什么,便能问出什么。因为收费不贵,一日也能遇见一二十主顾。如此数年下来,在下虽不敢夸口阅便世情,至少也算得上见多识广。下起笔来,才有信心。
“哎,只可惜最近城里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儿,人人自危,也就没人有心情在街上算命了。张某可要没事干喽!”
佟彤恍然大悟。难怪《清明上河图》里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,哪怕是窗帘后面露出半个脸的女眷都形神兼备——它的作者不仅业务水平高超,而且十二分敬业。
为了做好人类观察,他化身算命先生,跟东京城的百姓一个个谈心。
而且他显然把自己也画进去了。佟彤暗地回忆,《清明上河图》里好像确实有个算命的!
原来那便是作者本人的自画像。
希孟却抿着茶,微笑:“你听他瞎说。张先生祖上三代都是算命的,他自己也是到了三十岁才改行画画,这身行头穿惯啦。”
张择端被人当场拆台,老脸一红,也不生气,呵呵笑道:“也没错。论命理术数、讲命谈天,那是张某从小修炼的功夫,比拿笔画画还熟练呢。”
他看一眼佟彤,捋了捋胡须,忽然说:“今日吃了姑娘一顿好菜,张某无以为报,便替姑娘算上一卦如何?”
佟彤激动地答应:“那就谢谢先生了。”
用雪晴的口气是:哇塞,张择端张先森要给我算命耶!歹势啦!
张择端对这个“副业”也热情高涨,当即从袋子里拿出一堆家伙事儿:一摞写满八卦的小竹签,一叠草稿纸,还有两个八面骰子。
“可惜张某的祖传罗盘前几日丢了,不过这些东西倒也够用——敢问姑娘生辰八字?”
佟彤正兴致勃勃地打算观摩古人现场算命,听了这一句问话,当场萎了。
“我……这……这个……”
总不能告诉他,自己来自九百多年后吧?
张择端还打算炫技,兴致勃勃地看着她。
她灵机一动,招手让张先生附耳过来,然后报了自己实际的年龄和农历生日。
张择端眼珠一转,神速换算。
“嗯,甲子年,乙丑月,丙寅日,丁卯时——待张某算算……”
希孟在一旁闷闷不乐,淡淡道:“怎么,还怕我知道年纪啊……”
张择端:“安静!”
希孟不服气地转头看墙,居然真闭嘴了。整个大堂内只剩竹签拨动的嗒嗒声。
张择端闭目,淡淡问:“姑娘最近可有什么萦绕心头的烦心事?”
佟彤心中一动,轻声说:“便是有一拨难缠的对头,处处掣肘,无法取胜。”
“对手是何人?”
“暂且不能明言。但知对方人多势众,富甲一方,倘若使他们得逞,东京百姓都会遭到无妄之灾。”
反正是算命嘛,天机不可泄露,她也就说得语焉不详。
希孟都看不下去了:“你这是要考较张先生啊?”
张择端却镇定自若,嘴里叼着半个四喜丸子,入定半晌,掐指演算,慢慢得出了结论。
“依张某看,东京城内已成困局。解铃还须系铃人。在八百里之外,水源丰沛之地,或有解决之道。”
佟彤心跳加速,小声问:“您说的是水泊梁山?”
张择端靠着椅背一仰,理直气壮:“天机不可泄露。”
他说完,捻须一笑,一样样把算命的家伙收进袋子里。
佟彤若有所思。
张择端是《清明上河图》的作者,整个副本的总设计师。
在绘制《清明上河图》的时候,他一门心思复制东京城,并没有规划图画范围之外,更远地方的林林总总。
导致整个地图在东京郊外便戛然而止。
所以,当乾隆他们闯入创作层,用一个并不存在的梁山对东京城进行降维打击时,整幅画里全员丧失战斗力,从开封府府尹到街头卖艺的,对那告示里的内容没有丝毫怀疑。
而现在,画中的张择端,在佟彤的小心捧哏之下,首次提到了“八百里之外,水泊梁山”。
张择端还在美滋滋地等夸奖:“张某算得如何?是不是对姑娘有所启示?”
佟彤噌的站起身来,:“拨云见日,醍醐灌自己是赶路的读书人,赶路错过了宿头,幸而有缘被佛祖照应,发现此处,礼貌地请求挂单。
寺庙里的和尚们也都热情无私,白给她提供一顿丰盛斋饭,还问她东京城里情况如何。
佟彤朝大师父们问路,“小施主要去山东?寺外官道直行便是。但小施主可要当心,山东梁山泊盘踞着一群绿林好汉,凡是近那梁山泊寨子百里内的,会被捉上山去,没钱的放走,有钱的谋财害命……官府捕盗去了多少次了,次次有去无回,连个好汉渣儿都没捉到,反而折了不少人马……阿弥陀佛,作孽啊作孽……”
佟彤赶紧做了然状:“谢谢大师父们提醒。”
看来“水泊梁山”的存在已经坐实了。佟彤心头大石彻底落地。
第二天醒来,约莫城里的本土孟去画院了,队友孟也该上线了。
佟彤在寺庙周围找了一圈,果然后院菜园里看到了正在揉眼睛的盛世美颜。
他枕着个巨型胡瓜,听着晨钟敲响,环顾四周,如在梦中:“你……你这是出家了?”
佟彤笑盈盈地向他更新了进展:“地图的边界没了!我打算去梁山碰碰运气,让那些好汉亲自来辟谣。”
但看希孟的表情,她也知道这个设想没那么简单。
梁山上都是群什么人?一百零五个男人和三个女人,全是一言不合就要你鸟命的社会大佬啊!
她诚恳地建议:“我在这个世界是无敌的——我试过,从客店二楼跳下来都不崴脚。而你不同。不是我轻看你哈,但你要是到了梁山地界,怕是直接被他们做成人肉包子。所以咱们还是分一下工,你在这里等我,我先去找个梁山小喽啰探探口风……”
希孟嘴角微勾,耐心听完她的建议,掸掸衣襟,拎起她的包袱。
“走吧。”
佟彤:“哎,你有没有听懂我的话……”
他微抬着下巴,垂下的眼睫下扫除两道不以为然的目光。
“就你一人,想闯梁山,乐观点儿了吧?”
佟彤不服气:“我这几天在古代不也混得挺好……”
正在这时,一个小和尚挑着水桶来菜园浇水,一眼看到了两人纠缠不清,扯着个小包裹拉锯。
小和尚懵懂:“咦咦,昨天住进来一个施主,今天怎么变出两个啊?善哉善哉,色即是空……”
佟彤赶紧想说辞:“呃,不好意思,这是我朋友来看我……”
这话她自己都不信。哪个朋友社交来寺院啊?而且还专门挑个瓜果遍地的菜园?
菜园中的瓜果轻晃,藤蔓枝叶开始模糊。
小和尚眼中现出疑惑和警惕:“施主们……到底是何人?来敝寺到底做什么?”
希孟把佟彤扒拉到一边,朝小和尚一笑,合十为礼。
“小师父见笑了。我俩都是翰林图画院的学徒,最近奉圣上命,专攻描绘瓜果,可惜总是在细节上有所分歧。我道那瓜藤上卷须上有柔毛,她却非说卷须光滑无棱。无奈之下,我俩相约打赌。闻得贵寺种有好大胡瓜,于是想个借口进菜园一观……”
他说着,伸手托了一条瓜藤,细细看了看。
“啊,果然是有绒毛的。你输了,今晚请我吃酒。”
他朝佟彤使个眼色,眉眼间带着活泼的挑衅。
小和尚听他一席话,深以为然。
翰林图画院里的画师们个个修为不凡,最近也听说有个神童在跟着天子习练。看这位新来的施主相貌不凡,一表人才,莫不是……
早听说当今官家对绘画热情高涨,讲究观察精细入微。果然,翰林图画院里的画师们个个都一丝不苟,为了一根瓜藤上的细节,专门跑到菜地里做田野调查来了!
小和尚胸口一挺,自豪地说:“施主可算找对地方了。本寺的胡瓜那是县里一绝,比外头农田里种的都大!施主随便看!小僧给你们摘几个带回去也成!”
……
佟彤捧着三斤大胡瓜,乖乖跟希孟出了寺门。
希孟回头,朝她莞尔一笑,仿佛是在昭告:没有我,你寸步难行。
“成,我没您老人家会编,”她认栽,“想好怎么忽悠进梁山了吗?”
“差不多了。过几天快到的时候再跟你商量。”
面对未知的冒险,他也跃跃欲试,唇角带笑,神采飞扬。
“还有,”他瞟了一眼她头作品里,经常出现拼房的两人“一见如故,结为挚友”,又或者是某人“觑见同屋人随身财物颇丰,遂起歹意,伺机谋财害命”云云。
再想想,那些达官贵人、文人墨客,高兴起来还经常抵足而眠,特别基情澎湃。
她现在男装出行,在tony王老师的巧手打扮下,男得很逼真,足以和雌雄莫辨的雪晴媲美。
综上,掌柜的给他俩开一间房,是合情合理的行为。她如果硬要两间反倒显得突兀了。
希孟挂了外套,似笑非笑看着她。
“我还以为现代女子已经不纠结什么男女之防了呢。”
佟彤赶紧说:“不不不,我们还没那么先进,共产主义还没实现……”
妹想到啊,画中的他,三贞九烈男德出众;现实中的他却如此的放浪形骸,她都快精分了。
不过他也只是说了这么一句,随后道:“让我睡地下可以,但你得多给我一床被子。”
佟彤转念一想,干嘛跟他示弱啊,拼房就拼房,他还能把我怎么着咋地?
……就算怎么着,好像吃亏的也不该是她……
她打住这个危险的想法,顾左右而言他:“我是担心,万一让人看出来我女扮男装,咱俩……各自得几年徒刑?”
“店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不必顾虑。”他说,“点菜打水的事我来就行。”